● 开篇
这棵几百岁的绚丽榕树/是侗寨撑开六合的神柱/它铺展绿荫如垂天之云/气根围绕成热烈的家庭......都柳江给落日组织了凉快的澡堂/鼓楼板屋风雨桥慵懒地曳长影子/云朵把天空擦洗得一干二净/山峦画出来纵横的深紫浅蓝老歌师和他背面的大榕树/像是自古就有的镇寨宝藏/深井相同的眼睛似闭似睁/他在倾听远处传来的歌声 记者:这是您新近出书的诗体小说《萨昔 大地的歌》(以下简称《萨昔》)开篇的诗句,特别有从广角到聚集的画面感。似乎帷幕摆开,榕树撑开整个舞台,老歌师牵动的故事和日子由此铺陈。您为什么会提笔叙述一个侗族大歌的故事?关于侗族的了解和爱情来源于哪里?
戴明贤:大榕树是一个生命与天然休戚相关,联接天、地、人,使之融合一体的意象。它是萨昔的物化,萨昔是它的人化。我的老朋友李晓兄说这个最初有点恢宏的气势,正契合的我的构思,萨昔这个小角色的百年人生,要在这个氛围下打开,才干透现他作为侗族之生命歌唱的代表性符号。
我关于侗族的常识,来自于已故友人张泽鑫,笔名若翔。他是汉族,但有侗族血缘,在黔东南的黎平县侗族区域日子作业,对侗族日子一目了然。黔剧的首演剧目《秦娘美》,其原著民间故事便是他开掘收拾的。泽鑫性情豪宕正直,在我眼中他便是个活生生的侗族汉子。1963年,在一个从多个单位抽调人员的写作组,我和他在黔北三岔河村一个砖瓦师傅家对榻两个多月。在荧荧的火油灯影中,那些诱人的侗族故事就从他口中婉转流动出来。比方专门种-坡黄瓜供年青人打黄瓜仗;比方驾着竹排从都柳江直放洞庭湖之类,令我无限神往。他还教我唱过侗歌,一首唱秦娘美,一首唱“心呵淡淡的……”写作组完毕后,和他天各一方;几年后才传闻他已在一同意外事故中逝世,我很伤心,写了一篇《他的女儿叫红叶》作为追思。转瞬60年过去了,我经常念想起这位难忘的朋友。这部诗体小说,我心中视为对他的一瓣心香。
老歌师和他背面的大榕树,像是自古就有的村寨宝藏
● 歌声
山们把歌声抛来掷去/此伏彼起,强弱替换/他们是一群不知疲倦的顽童/喜爱把缥缈的精灵这样戏弄一个女子忽然开口歌唱/许多条嗓子默契地应和/不同的声部像几条彩带织造发辫/又像是风声雨声鸟啼声融成一片 行歌坐月的年青人还在歌唱不断/芳华的熊熊火炉不需要添油加薪/晨光熹微总算到了分手的时刻/身想留神不走一个个恋恋不舍 记者:侗族是一个活着就要歌唱的民族,他们在不同日子场景和节庆习俗里的歌唱,在《萨昔》中有许多描绘,真是“又美又仙”。以歌声落脚来歌唱侗族日子,以诗篇方法体现诗意栖居,这本书从方法到主题到精力气质,都十分调和。您怎么看待侗族日常日子和歌唱的这种水乳融合的联系? 戴明贤:我十分倾慕侗民这种艺术化的日子状况。侗族大歌一般被当作一种自有和声的民族民间原生态音乐而遭到喜爱和注重。这的确难能可贵,但假如限制于此,则又远远不够了。稻谷与大歌、琵琶歌,是侗民身体和心灵的两大动力,一日不行缺失。侗族有句谚语是:“饭养身,歌养心。”作曲家每日以音乐为伴,终身与音乐相终始者许多,比方莫扎特、贝多芬、柴可夫斯基。一个民族每日以歌声为伴,世代与歌声相终始,就极端罕见了。侗歌是真实的大地之歌生命之歌。这便是我要写这件著作的初心:通过一个老歌师的百年人生,写出侗歌与侗人休戚相关、生生不息的真实诗意化的生计状况。
按原先的梦想,最好是做成一个音乐剧,以古希腊悲惨剧的表演方法,两边歌队照应中心艺人,气势恢宏地立体地展现题旨。但这是一个综合性的艺术工程,个人难以实现。改为纯文学的阅览文本,虽气氛不及,却也自有让读者寂静玩味的优点。
妈妈俯身向石院呼喊她的父亲,为长房长孙起一个吉利的佳名,外公平把牛角琴拉得自我陶醉
● 乡趣
几个顽童腆着肚子光着脚丫/蹑手蹑脚走近大榕树下/带头的拎着一只小小螃蟹/把萨昔白胡子做它的窟窿/小的憋着笑,老的闭着眼/忽然伸手,捏住嬉笑的小脸/萨昔爷爷!萨昔爷爷/顽童拥过来笑得打跌/萨昔用手掌托着螃蟹/胡须里哼:河里的小螃蟹....../孩子们像战士听到长官指令/一个个打开嗓子喊唱着呼应(串寨)各家的女性端着好菜来拼菜接客/请客人观看那些隐瞒严实的盘碟/菜上的掩盖物八怪七喇非同一般/有树枝竹叶萝卜片乃至书本算盘/要从掩盖物把下面的菜品歌唱来猜/猜一碗揭一碗逐渐满桌菜肴露出来
(婚礼)楼廊上人们远远望见接亲将至/萨昔家女性们一个个躲进闺阁/这是遵从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规则/表明一家人过日子不生闲言碎语记者:顽童捉螃蟹“恶搞”萨昔这段,把我看乐了。您便是特别喜爱小孩子的人啊,家里从前有一面墙,贴满了家里家外小孩子们的相片。您一向坚持的童心童趣,让我觉得写这段文字时您应该是把自己代入了,似乎是一群孩子在“大麻闹”您,而您也将计就计,玩弄他们。我猜得对吗?顽童让诗句、也让诗篇里的侗家日子平添了单纯灵动的气味,他们在您一向以来的创造中呈现得多吗?
戴明贤:不错,调查幼儿的言行举止是我的最大趣味。袁本良兄说我对婴儿匍匐视频百看不厌,真是这样。动物视频我爱看大熊猫,也由于它狡猾好动而动作蠢笨,构成激烈的反差比照,与幼儿有点附近。我对幼儿有点相似人们对宠物,不过关于人与狗的联系,我喜爱《边城》里翠翠与她的狗、瑞典电影《绵长的一天》孤单白叟与他的狗那种联系,讨厌贵妇宠物互娇。我最早的习作便是写小孩,老了还写了一部《走进云里去》。调查幼儿是我百吃不腻的开心果。
记者:在《萨昔》里我还看到了风趣的习俗。比方用各种八怪七喇的掩盖物遮挡碗碟里的食物,唱着歌让客人猜;比方家中女性不能看接亲部队,这样一家人过日子就不生对错。我很喜爱这些东西,由于它们跟一个民族的物质精力日子一脉贯穿,一起又是共同和鲜活的。不知道您所了解的贵州各地各民族,比方你的故土安顺、你所日子过的大方百纳,是否也有一些心爱的习俗?
戴明贤:我也喜爱简直全部民族各地城镇都会有的奇风异俗。它们大多起源于各自先民对充溢奥秘的大天然的素朴单纯的梦想。它是全部民族的传统文化无不具有浓郁诗性的根本原因。不同民族的性情特征,总的来说有趋于严肃内向的,有趋于开畅外向的,侗族归于后者,日常日子有许多游戏要素。这些风趣的习俗,我也是从专家的介绍中得知的。
接亲队总算被迎进新娘家中,笑和泪喜歌和悲歌相混相融
● 族群
萨昔问:咱们上坡来祭的什么神/爹说:祭的是萨,咱们的祖母神/晚年间官家派人火铳刀枪来动抢/她为保寨耸身跳下山崖千丈万丈/
萨昔问:坏蛋为什么要来咱们村寨抢人/爹说:陈旧八十代的故事谁也说不清/咱们吃自己种的禾,住自己起的木楼,咱们唱祖先传下的歌斗全寨人喂的牛/咱们不争他人的水不谋他人的地/只望一辈又一辈平和安定过下去......萨昔跨着爹的肩像骑上高头快马/爹的声响像是在很深很深的山下/萨昔问:为什么关键起火把下坡/爹爹说:家家都是萨的一脉香火 记者:书中《祭萨》部分这些父子间的对话,在我看来便是侗族员的“三观”,表达的是他们怎么知道国际,怎么对待生命,以及他们所了解的真善美。尽管《萨昔》落笔在侗族,但我觉得这样的村寨和日子,仅仅您一个抱负社会的缩影,您真实赏识的是它所代表的“诗意的栖居”,是一种未必只在某个少数民族、某个村寨、某种固定方法里才干寻到的诗意的日子。不知我的了解对不对?您所赏识和神往的日子是怎样的,能否大致勾勒一下?
戴明贤:你这个了解我认同。
全部宗教,许多哲人,许多民众,无不梦想能有一个相等安闲平和健康的抱负国际,是对不相等不安闲不平和不健康的实践国际的逆向考虑。
我以为比较之下最抱负的抱负,是《礼记·大同篇》: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幼有所长,壮有所用、鳏寡孤单废疾者皆有所养……乌托邦是建不成的,但只需能在一个当地,或一群人,甚或仅仅一篇《桃花源记》中存在,也胜于全无。侗民族相同有他们的艰难困苦、天灾人祸,但比较之下,算得上诗意栖居的活标本了。故友张泽鑫告诉我,20世纪50年代有几个年青歌手被调入中央民族歌舞团,简直是草窝飞出金凤凰,但不到半年都跑回来了,难舍家园的日子。
传统劳动者集体,立足于自力更生,物质欲望简略,与野心占有无涉。劳动当然辛苦,高兴也单纯易得。村庄娃娃的幼年趣味,并不会少于城市小孩,便是相同的道理。文学的功用之一,是捕捉人生的暖色和笑声,织成抱负、梦想和冥想,予艰苦中的人们以安慰和心劲。
然萨慈祥地披着晨岚的轻纱,就像那一段缥缈悠远的神话
● 年月
(侗歌《地里干活的人歌唱》)芳华时期,过得最快,未觉多久,晚年就要到来。只要那源源不断的山峰哟,可以持久存在!
禾谷熟了要收割,人到死时就要被土埋。十九岁时,才知爱惜十八岁,芳华时期简单过哟,为什么晚年来得这样快!妇女在楼廊上边纺纱边刺绣边唱大歌:“不管哪个时分,也比不上十八岁的日子好过/正是日头当顶,月亮照天的时分啊......劝你们男的不要忙着讨进门,女的不要忙出嫁吧/让咱们年青人再同坐一久,就像那天上的风筝安闲安闲。” 年月是草蓬里不必脚走路的长虫/悄没声气地梭进深不行测的石缝/又像祖奶婆婆妈妈们绣花/绣出的是皱纹老斑和青丝 记者:在书中的《年月》部分,引证了侗族的耕耘歌,把全年十二个月的农耕场景都细数了一遍,很长。比较城市日子,乡居年月总能更让人切实地了解天然,了解生命,以及和时刻交朋友。您有过村庄日子阅历吗,在村庄度过的年月和在城市度过的四季,带给您哪些不相同的领会和才智?
戴明贤:村庄日子新鲜单纯,大天然使心灵清洁化,但日子不便利;城市日子很便利,但物质文明使人平凡化。村庄日子是诗,是酒;城市日子是散文,是饭。许多聪明人在城市找钱到村庄租房子住,便是想一举两得,酒醉饭饱吧。我也有自创的酒醉饭饱法:到唐诗宋词中作精力村庄游,过精力村庄日子。有人对我的书中旅游法表明贰言,说总不能替代亲到亲历。
记者:芳华易逝,现在的我现已对“不管哪个时分,也比不上十八岁的日子好过”这句歌词深有同感。您活出了太多人晚年期望成为的姿态,您以为有哪些东西,是年青时无法具有、中晚年才干总算取得的?
戴明贤:我是稀里糊涂走过来的。真是这样。并且并没有像你说的,活出太多人期望成为的晚年。就我的实践情况来看,晚年人逐渐失掉的是健壮的膂力,逐渐添加的是对世事的体悟。我真的觉得老来今后,脑子比中青年时期要好使一些。有点像冬季的小河,水量小了,明澈度却高了。
秋风吹得谷子黄,秋风吹得人欢笑
● 生命
(侗族大歌歌词)花到时节要敞开/菌到时分要成长/就像咱们常用的家具由新变旧/寿数也像花开花落相同(萨昔妻子葬礼)鼓楼里停着棺木萨昔寂寂地坐在棺旁/他一手揽侧重孙女一手抚在棺上......用杂乱的长句传达心里的真情/侗家是唱着歌长大的天然生成诗人 记者:你在书中引证的许多段侗族大歌歌词,都很让我感动和喜爱。您应该是从很多歌词中海选出来的。歌唱让侗族成为天然生成诗人,但除了侗族大歌的多声部无配乐的音乐方法,您怎么看待它的歌词里的诗意?您最喜爱的歌词,能否举例一二?
戴明贤:侗族歌唱对我的震慑,是歌词、旋律、歌声和演唱方法的全体。是歌唱在他们日子中的方位和份量。我觉得,侗族女子们即便是在闭着嘴干农活做针线,心里也一定是廻旋着歌声的。所以我总用“歌唱”一词,侧重这个全体。侗族大歌和琵琶歌的精彩歌词十分多,凡引证了的都好。最初那首螃蟹歌就十分好,螃蟹和团鱼是兄弟,多心爱的单纯联想。
(附侗族小儿《螃蟹歌》歌词:河里的小螃蟹/和团鱼是兄弟/都是圆圆的身体/走路四肢都爬地。)
记者:侗族,包含贵州其他少数民族关于逝世有着他们共同的认知。比方苗族古歌《亚鲁王》,歌师在葬礼上唱诵的长篇史诗。他们和汉族的生死观、生命观如此不同,您怎么看?还有便是:不知道到了杜甫诗里的“访旧半为鬼”的晚年,关于您这样一个自负、通透又厚意的人,关于生命和逝世的情绪又是怎样的?
戴明贤:楚辞中的招魂、许多民族的葬礼吟唱、唐宋悼亡的诗词、古今中外思念逝者的诗文,作为一种深入情感的艺术化流露,我都愿意阅览并遭到感动。可是作为一个实践问题,则不去考虑。我家园有句充溢才智的民谚:“一种生百种死”。逝世因人而异,各如其面,统而论之毫无意义。孔子说不知生焉知死,要紧的是活着的几十年,生之前死之后你都管不了。说一通奔放豪宕的话,或许说一些恋生怕死的话,到时分都杯水车薪。苏东坡弥留之际,和尚老友凑着耳朵吩咐他宣诵佛号,他不失诙谐地说:内中使不上力。现在晚年人集会,相互鼓舞:什么都是假的,只要健康是自己的之类,你说给我我说给你,这不是废话吗。心灵鸡汤不如真鸡汤有滋味。至于科学家研讨逝世问题,那是重视生命完结进程的一个严重生理现象,那当然是有意义的。
鼓楼里停着棺木,萨昔寂寂地坐在棺旁,他一手揽侧重孙女一手抚在棺上
● 配图
记者:《萨昔》一书总共70多页,却收入了画家陈石为本书创造的32幅插图。听说约请陈石创造这些插图,除了方法上的美化,您还想以此作为你们多年友谊的纪念。您这份心意,也很牵动我。您怎么看待友谊?除了这次图文应和的方法,您还用哪些方法纪念过那些让你爱惜的友谊?
戴明贤:朋友们有时夸我心态不错,我总是说:“你们是其间的支撑要素。”这是真话。我十分爱惜友谊。我从前有过许多几十年如兄弟手足的朋友,大都先我而去了。但现在依然具有一个可观的知己朋友圈。几年前我因骨折住院一百二十九天,集中和充分地享受了老中青朋友的温暖友谊。进入晚年后,我挑选了几种表达感恩友谊之忱的方法:与几位联名做书,但实践成了叨光;刻几方印章相赠纪念;请他们写序文或访谈录收入拙作之中。这次与陈石兄的协作是最新一例。
侗家节庆图
● 结尾
(又是一个侗家的隆重节庆,几个村寨的歌队挑着礼物来向萨昔老歌师致意祝愿,萨昔被搀扶到神树下,笑吟吟应对着客人的问寒问暖。各种好戏轮流演出,节日的欢喜绵绵涌动,全诗在这样的高潮中收尾:)吹芦笙放鞭炮把客人部队送出寨门/通过大榕树向闭眼浅笑的萨昔问候/无人发现萨昔已飞向高远的天空/融进了无始无终的侗家大歌之中
记者:全书就这样收了笔,关于萨昔的故事大幕落下,而对诗意栖居的神往永无停止。如同也没什么可问的了,向《萨昔》学习,最好便是戛然而止。
戴明贤:不错便是这样。0K!
文/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酣畅
视觉、修改/赵怡
二审/曹雯
三审/黄蔚